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
聞如是:
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精舍,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及眾菩薩五千人俱,皆尊菩薩——神通叡達,權慧變化,遊三千世界,普利一切莫不蒙濟。於時舍衛國大城之中,有豪長者名比羅達(晉言威施),與其城中諸大長者五百人等,宿意同念,俱從舍衛大城中出,往詣祇樹給孤獨精舍。前至佛所,即皆稽首,繞佛三匝,問訊世尊,却坐一面。
於時世尊,以無限達,因問威施,及諸長者、族姓子等:「發何志乎?詣如來耶?」
是時威施并諸長者,即白佛言:「吾等,世尊!集坐靜處,競有念言:『佛世難值,人身由然,得脫離世,同亦甚難。』吾等竊議:『為用何乘而至泥洹?當以聲聞、緣一覺乘取泥洹耶?大乘普智泥洹脫乎?』時吾等舉心便發言曰:『志願無上乘泥曰,身不以聲聞、緣覺脫也。』吾等,世尊!志願發心無上獨尊正意,以斯法故,來奉如來。云何,世尊!菩薩大士,內性常欲應於無上平等正真尊覺,當學何法,而應行住?唯願如來垂慧普慈,以無極哀,散示疑結。」
爾時世尊,告威施曰:「善哉,善哉!諸大長者乃能改俗,捨世之榮樂,發無上正真道意,覲詣如來。又威施等,勤聽思念,當演說之:菩薩大士行,得無上等最正覺,志作所應及其覺法。」
長者威施并五百人,即皆叉手受教而聽。
時,佛告曰:「是諸長者!菩薩大士發行,欲應無上正真等最覺者,心向眾生,當建弘普無極大慈,志習念行勤執無捨,進學無忘,是乃應於無上覺道。又諸長者!若有眾生,分其所受身口意惡,彼行非故,命終墮獄故。諸長者!天地聚合,集以眾苦,向諸網見眾生之類,存心大慈,勤志大悲;守習學行,專精如斯。其身不著衣被飲食,於諸利養意亦不貪,以諸所珍,樂盡施惠。念彼眾生,慎行戒具,忍進定智。如是長者!菩薩大士,欲發無上正真道者,當習觀法乃應身行。」
爾時,威施及諸長者:「吾等,世尊!當修身三、口四、意三念法。菩薩大士云何應觀身行法耶?」
爾時世尊,告威施等:「如是長者!菩薩大士有四十二事而以觀身。作是觀已,離想結纏。身心意識,縛著吾我、貪身壽命、濁亂諸非,應便除盡。」
是時威施及諸長者,受教而聽。
佛言:「菩薩大士!觀身污穢本為不淨,觀身臭處純積腐爛,觀身危脆要當毀壞,觀身無強當歸碎散,觀身如幻諸大變化,觀身惡露九孔諸漏,觀身盛然婬慾火熾,觀身燋燒興恚毒火,觀身愚冥癡矇毒盛,觀身羅網恩愛結縛,觀身如瘡眾患纏繞,觀身可患四百四病,觀身穢宅受諸蟲種,觀身無常逝歸塵土,觀身頑愚不達體法,觀身危陋毀落不久,觀身無賴常懷多憂,觀身無堅老至苦極,觀身無倚飾偽純詐,觀身難滿受盛無厭,觀身巢窟受眾色愛,觀身貪惑迷著五樂,觀身昧冥意懷喜悅,觀身無住生死種異,觀身識念懷想眾賤,觀身無友極養會離,觀身眾食狐吞狼爭,觀身機關展轉無數,觀身係屬飲食所盛,觀身叵視膿血臭滿,觀身毀滅趣非常法,觀身如讎恒多怨害,觀身熱惱常懷憂結,觀身聚殃五陰所誤,觀身苦器生死劇痛,觀身非我眾緣積聚,觀身無命男女會散,觀身為空根受諸情,觀身無實譬之如幻,觀身虛偽其現若夢,觀身偽惑為如野馬,觀身詐欺其喻響像;是謂長者菩薩大士四十二事觀身行法。其不觀者或貪身,心神意識由之起滅;其有菩薩如是觀已,愛著身命貪愛吾我,疑垢倒謬及諸欲樂、有常之計,皆悉除盡。遵志守一,不惜年壽,如是速具六度無極。斯謂長者菩薩大士,以滿六德權化流布,疾得無上成最正覺。」
於是世尊,重加弘演說身行法,而歎頌曰:
「得為人甚難值,無以身造惡行,
要會死棄丘塚,狐狼食或爛壞。
偽欺我愚常惑,專興念貪色欲,
是身求無反復,晝夜受諸苦痛。
因眾苦以成惱,身癰滿盛不淨,
常困極於飢渴,夫智者豈貪命?
常受身終無厭,強畜養劇親厚,
為見色犯眾罪,彼緣是受獄痛。
身不能如金剛,無以是造惡業,
雖久存會歸死,時興信念佛世。
假長久養育身,甘餚膳及香華,
會飢渴不恒常,雖勉勵當何益。
更劫數因還值,人雄尊佛之世,
常發信莫犯罪,或墮三受苦毒。
其極壽億千載,勤自勉如救火,
況其壽百歲者,憍縱身造獄殃。
若有念想吾我,得人身甚為難,
常極意恣五樂,且自娛焉知後?
斯之樂不永久,諸苦毒至不遠,
當速離諸慳貪,可得應大福祚。
財非財譬如夢,強以此偽眾生,
時一有或便盡,明智者不悋財。
若如幻化色惑,現虛偽花鮮彩,
是欲財誰欺身,愚濁惑墮顛倒。
以眾苦致福財,用身故念與想,
財非財五家事,有何智為財惑?
謬順隨妻與子,王勢強奪聚財,
覺無常了如此,終無意樂利家。
恩愛聚致苦惱,無貪惑著家獄,
父母財身妻子,皆留在行自當。
有貪惜不自覺,唯恐財隨我滅,
愚頑者力求財,有智慮信無貪。
慳不信不可從,極自卑如兒僕,
外燋貪內熱諂,諸聖賢所不詠。
談書籍或詩頌,以惑眾若婬女,
意麁獷性暴弊,諸慳人多妬嫉。
貪狼性無親友,現卑謙強親人,
唯為財習追苦,智慮者莫信之。
順財故與此事,乃造起毒害心,
是故智當省察,棄離慳妬邪事。
金珠寶諸珍奇,因福祚得致之,
為斯故興諍訟,制是意整以法。
時可值人雄尊,慈氏佛上如來,
乃當有金寶地,焉知復在向生?
欲五樂純虛偽,愚迷惑欺詐意,
欲若如夏盛熱,坐野馬因疲勞。
貪目色欲惑己,淫發醉失意志,
從習欲隨顛倒,當何時值佛世?
從九十一劫中,世乃有佛尊覺,
山須彌燒壞滅,後何緣當得值?
海陂池枯竭乾,天地燋永無餘,
欲熾然亦如是,有何智當著欲?
諸聰達明智士,當察知居寂滅,
有何貪奚可樂?解是義不入網。
觀行習法之最,莫戀屍塚囚獄,
著恩愛貪濁意,不能免獄苦殃。
有妻子貪離別,所作行當自受,
便獨趣隨苦毒,彼無有代痛者。
斯三界惱之甚,莫若如妻與子,
本愛時規與樂,反成憂罪惱根。
緣受三惡道苦,毒辛酸慘痛生,
若當被諸惱根,妻及子無伐者。
勿以父造惡行,及與母諸親屬,
阿鼻痛無免救,且莫如身行者。
閻羅王獄卒地,彼不問父母事,
兄弟妻子親友,惟結却身善惡。
以得致身人身,遭遇值不念惡,
斷滅眾殃罪行,除改前不善事。
已濁污自防覆,莫信作無報應,
彼法王當散說,分別了行清淨。
身種作行自當,縱放意隨墮惱,
身所造即獲殃,譬喻之影隨形。
當其受苦痛時,父母親不能免,
及善厚無代者,是故智無戀欲。
其欲脫獄楚毒,及眾縛枷鎖械,
當勤念捨離欲,速行法世雄教。
家大熾多惱根,火之起而常然,
何慧達而樂是?揩大火恐難中。
在家者憂利時,居俗業營妻子,
有是眾萬端慮,何智慧不捨家?
十力教甚可樂,無種栽取若根,
騃癡子無是志,但惑家墮地獄。
天地間專惑者,興念想我妻子,
愚頑意謂常存,不知之幻化身。」
當佛世尊說是法時,威施之等五百長者,應時逮得柔順法忍。從得忍已,神通備具,達知去來,聖智弘妙,慧無罣礙,明曉眾生意志所趣欲,發起眾一切會者觀心之故。即說偈曰:
「快哉為大利,眾利之最上,
其有發心行,求佛菩薩者。
大乘心可樂,但欲安眾生,
為人修橋梁,志樂大乘者。
眾生愛樂彼,顏像眾欣覩,
其有興發心,志求菩薩道。
諸發菩提心,種德於福田,
深樂菩薩者,得為三界明。
隆聖菩薩心,踰越諸眾意,
一切悉備足,能度諸眾生。
吾等快得利,愛樂興斯心,
值佛能仁世,師子最正覺。
得逮聞是法,菩薩觀身法,
志即樂大乘,獲致於柔順。」
時佛便笑。世尊笑時,五色光出,從口中奮,輝暉晃昱,色色各異,遂至無數光明普遍十方諸土,威景覆蔽一切釋梵日月天魔宮殿之明。
當其佛笑及覆光時,諸天龍神并世人民七萬二千,見佛神耀暐曄之變,亦皆自覺被如來明安育其體,各於座上忽然悉得無所從生法樂之忍,其餘無數皆發無上正真道意,然其焰還繞身三匝,而其威光忽從頂入。
爾時賢者阿難白佛:「諸佛如來出現於世,安度眾生道教洋洋,終不妄笑。今者何因興發威顏而欣笑耶?善哉,世尊!如來降德,愍念一切無量諸天及世人民,皆使得安,畜生禽獸蜎飛蠕動,莫不蒙度,願佛開解敷演笑意。」
爾時世尊告阿難曰:「汝見長者威施之等五百人不?」
「唯然已見。」
世尊告曰:「是諸長者,在過去諸佛植眾德本,從發無上正真道意。如是,阿難!長者威施五百人等,却後當更七十六劫不墮三苦,然後成佛當同一劫,劫名勇猛皆同一字,其號名曰華吉藏王如來、無所著平等正覺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為佛世尊,各各所度極至無量。」
是時阿難重白佛言:「唯然世尊!甚深妙哉,未曾有也。如來散說是之弘奧無極要法,是經名何?云何奉持?」
佛言:「阿難!是經名曰『菩薩修行』,亦名『大士威施所問觀身行經』。又斯,阿難!是觀要法,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,致道弘化無不由之。吾今成佛,有身相好,化于生死,亦因此法,當善書持、諷誦、讀說、開示一切。」
佛說經已,賢者阿難,大士威施五百人等,諸天龍神及世人民,聞經歡喜,皆起叉手,為佛作禮。
佛說菩薩修行經(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)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