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卷下

金陵書局校註版大藏經第二十四函 總第部1483B
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
問三衣事品第十一
問:「三衣事,浣要須捨不?」答:「須捨。若不捨犯捨墮。當施與人,還乃得更受。」
問:「三衣盡得條成不?」答:「大衣得。中衣小衣不得。」
問:「小衣得著燒香上講不?」答:「無中衣得。若不近身體,淨潔亦得。」
問:「浣衣出帛,得用米粘不?」答:「不得,犯捨墮。日日從沙彌白衣受,乃得著。」
問:「三衣應施裏不?」答:「裏施不施亦得。」
問:「大衣得著上講禮拜不?」答:「無中衣得。」
問:「三衣得用生絹作不?」答:「一切生絹衣,不見身者得著。」
問:「比丘瞋忿,自壞衣鉢錫杖。犯何事?」答:「瞋惱自壞三衣鉢犯捨墮,壞錫杖犯捨墮,壞他物計錢犯事。」
問:「三衣得借人不?」答:「不得出界經宿。若同界內得,不限日數。」
問:「入聚落中不被大衣,犯何事?」答:「著肩上去不犯。若僧使、或為病人持去,不犯。」
問:「三衣破補便得受,須復施他人耶?」答:「破容猫子脚便應施人,人還乃得補受。若先補後施人亦得。」
鉢事品第十二
問:「鉢云何失?」答:「若緣缺、若穿穴、若裂、若油不捨、盡是失。緣缺、穿穴,不可復持。裂者,綴已施人,人還更受。油不捨亦爾。若棄,出界經宿不失。」
問:「鉢得合覆著壁上不?」答:「若巾裹得合淨處著,若囊或懸壁好,不得覆著壁上。昔六群比丘覆鉢壁上,墮地即破。佛因此制戒,自今已後不得覆鉢壁上,覆鉢壁上者犯捨。墮地者,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早起得用鉢食不?用有何咎耶?」答:「一切食皆應用鉢。若一日都不用鉢,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食飯欲盡,得側鉢括取飯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食後已訖,更噉餘果,手得離鉢不?」答:「得。若食未訖亦得暫離。」
問:「比丘食鉢要當擎。得放地不?」答:「要當擎。若放地亦不犯戒。」
問:「比丘以器盛飯,停著鉢中,得互用鉢食不?」答:「不得。犯捨墮。」
問:「鉢得炊作食不?」答:「不得,炊犯捨墮。」
問雜事品第十三
問:「比丘或被劫盜,物未出界。主見本物,不知諸物得取不?」答:「得取。即取即用九十事中寶相似者。當先作念。若有人認者不得取,無認者白眾得取。若無眾,作界內物取,不以為己取物。」
問:「眾僧打揵槌食,而限外僧來不與食。犯何事?」答:「便是失利,得突吉羅。」
問:「先比丘教化作百人齋,長一人以上,應受不?教化比丘有犯不?」答:「打揵槌食應受,教化者無犯。所以爾者,打揵槌謂僧多過失。揵槌法,要作意請四方僧。僧來若多若少,一切分財飲食其於無咎。」
問:「比丘教化白衣供養眾僧。若有外人來乞索,得與一升五升不?」答:「不得。若知非法故與,過五錢犯棄。若白眾聽,得。」
問:「主人供養諸僧,長請一日百錢。用五十自供,殘者得餘用不?」答:「打揵槌得。若無衣鉢,不打揵槌,眾和合得減用。若自損施客僧最善。」
問:「主人請比丘十日供。十日食殘,用作五三日好食,犯何事?」答:「不犯。但不得更索,索犯捨墮。若不滿十日去,亦犯捨墮。」
問:「主人請供十日食,自裁作一月食,得不?」答:「打揵槌得。若不打揵槌,僧有出去者、若不施後人食,後人食己分盡,食他分一飽犯棄,不飽犯捨墮。」
問:「父母兄弟破壞,得乞物贖不?」答:「得。但不得稱己須乞,父母兄弟得。若用訖有長,不得自入,還屬所贖者。若語聽用,犯墮。不聽用而用,犯棄。」
問:「至酤酒家得乞財不?無事得坐語不?」答:「酤酒門一切不得入,若入犯墮。更有餘門得入。若請比丘會,當問:『能受一日戒不?』若言:『能。』與受得住。若不受,但能一日不酤酒,得住。屠家亦爾。」
問:「勸人飲酒,犯何事?」答:「強勸不飲犯突吉羅,若飲犯墮。」
問:「道人寄白衣物,此人過期不來,與餘比丘,得取不?」答:「不得取。若活是有主物,若死是僧物。」
問:「比丘暮得捉火行不?」答曰:「冬得。夏然燭亦得,若把火犯墮。」
問:「本物直一匹,因行至他方賣得五三匹,可取不?」答:「不得,犯捨墮。」
問:「一切戲負他物不償,犯何事?」答:「戲取物及與,盡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嘗食得食不?」答:「不得。知而食犯捨墮,前嘗食人亦犯墮。若不即懺,其罪日增。昔有一執事比丘,恒知處分。當作飲食,常手拄器言:『取是用是。』日日常爾,不懺命終,後墮餓鬼中。有一比丘無著,於夜上廁,聞呻喚聲。問:『汝是誰?』答我言:『是餓鬼。』問:『本作何行墮餓鬼中?』答:『於此寺中為僧執事。』問:『汝本精進,何由墮餓鬼中?』答:『不淨食與眾僧。』無著問:『云何不淨?』答:『眾僧有種種盆器,器盛食,見以指拄器,教取是用是物,犯墮。三說誡不悔,轉至重。以是故墮餓鬼中。』兩手擘胸,裂皮破肉,摶喉吹。問:『何以擘胸?』答:『蟲噉身痛故。』問:『何以摶喉吹?』『以口中蟲故。』復問:『何以呻喚?』答:『餓極欲死故。』問:『欲食何物?』答:『意欲食糞而不能得。』問:『何故不得?』答:『以諸餓鬼推排,不能前。』無著言:『我知柰何。』鬼言:『願眾僧見為呪願。』答:『可爾。』無著即還向眾說,彼人墮餓鬼。眾僧問:『本行精進,何墮惡趣?』答:『本以不淨食與僧,而不悔故。願與呪願。』便得食糞,不復呻喚。以是證故知,大比丘不得手造飲食及拄觸僧器物。若非僧器,手受得行與僧,無犯。」
問:「師令弟子販賣作諸非法,得遠離師不?」答:「得捨去。有四因緣應住:一者與法與食不與衣鉢,應住。二者與法與衣鉢不與食,應住。三者與法衣鉢與食,應住。四者與法不與衣鉢不與食,應住。若師都不與法不與衣鉢食,應去。」
問:「夫淨,何者須淨?淨有幾事?」答:「果菜須刀手火淨,唯穀米須火淨。果已淨,子無苦。」
問:「禮拜得著靴鞋履不?」答:「淨者得。」
問:「畫作旛華賣得物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教他販賣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畜奴牛驢馬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不悔轉增。」
問:「比丘授人為道,未度,得食僧食不?」答:「白僧得,不白犯墮。」
問:「為僧乞食道路,己身得食不?」答:「若去時先白僧,僧聽好。若不白,還白聽亦好。若不聽,還償。若不償,犯重。」
問:「若他人持食具,寄屋中經宿,有犯不?」答:「不犯。」
問:「續明油一升二升,得著自房中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藥酒得著自房中不?」答:「病得七日。」
問:「都不用楊枝,有犯不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未曉,得用楊枝不?」答:「明星出後得用。」
問:「中食後口,得用楊枝不?」答:「得用,若不用純灰皁莢汁。都不用犯墮,過中亦犯墮。中後除藥,一切草木有形之味不得入口,犯捨墮。」
問:「若無楊枝,口得用一切餘木不?」答:「盡得。」
問:「貧乏得入市乞不?」答:「中前得,中後不得。亦不得乞錢。若欲乞錢,當將一白衣,沙彌亦不得。」
問:「人捉比丘賣,得走不?」答:「初時得。經主不得。」
問:「比丘戲得物,得作食請,比丘得食不?」答:「不得。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尼不精進,可勸罷道不?」答:「無此理。」
問:「合藥施人而不知裁節,服者死。犯何事?」答:「好心與無犯,惡心與犯重。」
問:「比丘或十臘五臘,竟不誦戒,犯何事?」答:「若不誦戒,食人信施,日日犯盜。若先不知,猶得懺悔。」
問:「一切鬼神屋,可寄宿不?」答:「在路得宿。有觸擾意住,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噉生肉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二男行欲不竟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決斷。」
問:「二男欲口戲,擬便止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成者犯決斷。」
問:「床席,他人於上行欲,其處可住不?」答:「見處淨洗可住。」
問:「以唱僧跋,上座未食、下座先食,犯何事?」答:「聞唱便食,不犯。」
問:「比丘不具六物,犯何事?」答:「不乞作,犯捨墮。若乞不能得,不犯。」
問:「比丘大寒,得通衣臥不?」答:「著衣得。」
問:「比丘自稱貴姓及持戒,強力乞得。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姊妹有腫病、或有痛處,比丘手按此處可治。犯何事?」答:「若起心犯決斷,不起犯捨墮。」
問:「妹姊無兒息,語比丘:『教我方術。』比丘即教。犯何事?」答:「犯決斷。」
問:「寄比丘物與人,竟不與。犯何事?」答:「自取不過,犯重。著故壞還,計直輕重。」
問:「聚落中都不著衣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啼,犯何事?」答:「若聚落眾中一作,犯捨墮。三諫不休,犯決斷。」
問:「聚落中持弓刀看,犯何事?」答:「先不知法無犯,知突吉羅罪。」
問:「比丘騎乘,犯何事?」「雄者一住犯過,三諫不止犯決斷。雌者一載犯決斷。」
問:「聚落中,比丘看白衣鬪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暫捉碁子五木而戲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聚落中,三歲小兒抱嗚口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聚落中,合白衣相撲,犯何事?」答:「犯突吉羅。」
問:「聚落中,看白衣合畜生,犯何事?」答:「知非法故看犯捨墮,不知不犯。內起婬心、口有染污言,犯決斷。」
問:「比丘食不足,得囑未具戒者不?」答:「得。唯除婆羅門。」
問:「山中曠野中,見一無主器物,可取用不?」答:「得用,要須語王、若王家之人。若語餘人得用。不得持去,犯捨墮。」
問:「道人作醫得取物不?」答:「若慈心持得作,惡心不得。無衣鉢,前人與得取。若有衣鉢,前人強與,為福事得取。若人不與,亦不得為福乞,犯捨墮。」
問:「食巾或少多醬菜飯羹墮上,要須浣不?」答:「不污亦須日浣。若有沙彌白衣,付之日從受,不犯。若已付,著室中無苦。若不付,有不浣,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私房,小小出不閉戶,有犯不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私房內拍手笑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得躑過小水小坑不?」答:「不得。犯墮。昔有一優婆塞,請一比丘,欲與作一領好衣,比丘即隨去。中道有一小水,比丘便躑度。此優婆塞便嫌,心念:『我謂是好比丘,欲與一領好衣。而更跳躑溝坑,我歸當與半領衣。』此是無著,知其人念。前行見水,復故躑過。賢者復念:『我歸當與一張麁㲲。』前行見水復躑過。賢者復念:『我歸當與一頓食。』無著復知其念,前行見水,便舉衣涉渡。賢者問比丘:『何以不躑渡?』比丘言:『卿前與我一領衣已,一躑過水正得半領。復一躑,正得一張麁㲲。復一躑,正得一頓食。我今所不躑者,恐復失食。』賢者乃知是得道人,便向懺悔,將歸大供養。以此驗之,知比丘不得躑過坑水。」
問:「比丘走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有急事不犯。」
問:「有人出家之後,還來盜本家物。犯何事?」答:「犯棄。所以爾者,初出家時一切盡捨,非己物故。」
問:「比丘本在俗時,共父母兄弟藏物。出家後家人盡死,比丘還自來取物。犯何事?」答:「若自取犯棄。若有所親白衣,可說便取作福,應分半與官。所以爾者,此物無主應屬官。不得全取,取犯重。」
問:「師更受戒小弟子,弟子得下臘下戒及在下行不?若不下,得為作禮不?」答:「都無此理。」
問:「比丘行他田地中,或有苗或無苗,有事不?」答:「有苗犯墮,急事不犯,無苗盡得。」
問:「大悔人已發露,或五三日、或有難,眾僧分散。罪得決不?」答:「更求眾乃決。」
問:「王者問比丘吉凶事,比丘為說,然後供養。犯何事?」答:「若得食,犯墮。得衣,犯捨墮。若說征伐得供養,犯重。」
問:「比丘有緣事,俗田行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比丘未滿五臘不依止,犯何事?」答:「不依止師,若飲水食飯,日日犯盜。若先不知法,猶得懺悔。」
問:「若比丘或十臘不誦戒?」答:「同上依止。」
問:「比丘市賣,自譽己物過價,前人信貴買。犯何事?」答:「犯盜。」
問:「比丘行迴路,有食無人受,云何得食?」答:「正得舒一手下向,一捉食便止。過,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船行,水奔不得下,得水中便利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比丘書經竹木上,誦訖拭去,犯事不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未滿五臘,得並入誦律不?」答:「不得。為可粗教誡而已。若誦犯捨墮,大戒不滅沙彌戒故。」「是沙彌非?」答:「非。」
問:「比丘晝眠,犯何事?」答:「開戶不得。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得倚壁伏地不?」答:「私房得。眾中不得,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舍內都不著三衣,犯何事?」答:「坐禪誦經不著,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行道著泥洹僧,得繫脚不?」答:「大寒得。」
問:「比丘畜漆器,犯何事?」答:「漆木器盡不得,用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已食手、或搪飲食污手,更得受食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比丘至上房中,不坐輒坐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旋塔,或比丘尼、優婆夷隨後從。有犯不?」答:「若有優婆塞,不犯。」
問:「比丘生菜已淨,有根得食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弟子遠行寄師物、或師寄弟子,過期不還,或經年歲,可取用不?」答:「若去時無言,不得用。若知在,是有主物。若死,是四方僧物。」
問:「比丘教白衣,不祭一切亡人。為是理不?」答:「非。假使父母不食,敬心供養亦得其福。」
問:「眾中得共師並坐不?」答:「不接得共盤食。」
問:「比丘不褰,三衣禮佛,犯何事?」答:「眾多。」
問:「比丘得手自合藥不?」答:「被淨草得。」
問:「比丘休道意已,著俗服經時,向其尊禮拜,然後來投眾,求復常位。為應聽不?」答:「若不捨戒者,應聽。」
問:「比丘知其父母兄弟破落屬人,而不購贖,有罪不?」答:「若為行道不贖,無罪。」
問:「若人白僧,稱言聖眾。得然可不?」答:「不得然可。」
問:「若人持物施僧,言施聖眾。應受不?」答:「若不言:『得分。』得取,以眾通有俗故。」
問:「行道過水使人負渡,犯何事?」答:「若不老病,犯墮。」
問:「眾僧家奴,比丘得小小倩使不?」答:「小小取與得,大事不得。」
問:「比丘養爪甲長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上座比丘未浴,下坐於前浴。有犯不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比丘器中忽有異物,或復弊故,不知誰許。可取用不?復可棄不?」答:「與僧。不得私用。」
問:「有一住處多來去僧,所有遺亡,或是神、或是弊衣,永無取用者。可取不?」答:「與眾僧。眾僧停一月一歲後,得用。若後主來,僧物償。若是貴珍寶眾後不能償者,勿用。」
問:「比丘有知舊白衣來造已,得語上座維那持僧食與不?」答:「僧先令得,不令不得。」
問:「比丘捨道還俗,後更出家。前師故是師非?」答:「非是。」
問:「臨壇諸師僧,可呼言師不?」答:「無此理。不從受法者,盡不得為師。」
問:「一切師得呼為和尚不?稱為弟子不?」答:「不得。正可敬重,如俗中之尊。」
三自歸事品第十四
問三自歸趣得人受。復有不應受者答除五逆罪得。
問:「三自歸斯行何事?」答:「身口意不行邪事,及不隨邪見師。」
問:「云何犯三自歸?」答:「好邪見、隨外道師。」
問:「若犯三自歸,云何悔?」答:「向本師悔。若無本師,向餘比丘亦得。」
問:「若不能持,得還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若還,還云何?」「向本師、若一比丘言:『我從今日已後,不復能歸佛法歸比丘僧。』如是三說。若不滿三,故成就三歸。」
問:「或人受三自歸,乃悔宿命惡逆。為是理非?」答:「無此理。」
問:「三歸正得從一人受。復得從三人各得受一歸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受三歸法要終身。復可得一年半年十日五日不?」答:「隨意多少。」
問:「若從師受一年半年自歸,日滿後,故是師非?」答:「一從受法,終身是師。」
問:「三自歸得但受一二歸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受三歸,現前無師得逢,從文受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先受三歸犯不悔,得更受不?」答:「不得,要當悔。若欲當受,捨先所受。若不捨,更受者不得。」
五戒事品第十五
問:「不受三歸,得受五戒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若受三歸犯而不悔者,得受五戒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受五戒法,可得但受五日十日一年二年不?」答:「隨意多少。」
問:「受五戒不悔,得更受不?」答:「不捨不得更受,不悔亦不得捨。」
問:「五戒盡得悔不?」答:「若殺人、婬其所尊及比丘尼、盜三尊財者不得悔,餘得悔。」
問:「五戒若不能持,得中還不?」答:「得還。若欲都還五戒者,合三自歸還,言:『從今日佛非我尊、我非佛弟子。』如是至三。法亦爾。若還一二三四者,但言:『我從今日不能復持某戒。』如是至三。若不滿三,戒猶成就。」
問:「五戒可從五師各一戒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既受五戒遍所重,可但分還一二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五戒可但受一二三不?」答:「得隨意多少。」
問:「比丘犯重戒、或犯酒戒,得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頗有八戒白衣不?」答:「無。唯有八關齋。」
十戒事品第十六
問:「不受五戒,得受十戒不?」答:「若先三自歸,得。以十戒中即有五戒,亦不復受。」
問:「犯五戒不悔,得受十戒不?」答:「不得。若先不知,悔已受。而不悔,不得。」
問:「若師犯重戒,從受十戒得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若犯重戒,從受十戒得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沙彌犯十戒,盡得悔不?」答:「同上五戒。」
問沙彌品第十七
問:「悔須眾不?」答:「不須眾,但向本師得了。若現在無師,向餘一比丘亦得。」
問:「沙彌半月一說戒不?」答:「無此理。所以爾者,以沙彌戒不成俗人,然終已可說,須十五日一集。」
問:「沙彌犯戒,得還向沙彌悔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沙彌得著俗服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問:「師有種種違法事,沙彌得捨更求師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沙彌叛師,以白衣師綜習俗,竟不捨。或經年月,還來投師。故是沙彌非?但悔過而已,不須更受戒耶?」答:「故是沙彌,但向師懺。本不捨戒不得更受,受亦不得戒。」
問:「沙彌為賊所抄,經歷年月、或轉經主,得逃不?」答:「轉經主,不得。」
問:「沙彌犯禁,師僧已擯。謝得更出家不?」答:「若不捨戒,故是沙彌。可懺而已。」
問:「白衣時從沙彌受五戒,然後出家受大戒。本師故是沙彌,得呼為師不?」答:「得呼為師,但不得為禮,沙彌應作禮。白衣時從尼受五戒,然後出家亦爾。」
問:「比丘貪資之物,其罪甚重。昔有一比丘,貪著一銅鐃,死後作餓鬼。眾分物竟,便來現其身,絕大黤黮如純黑雲。諸比丘驚怪:『此是何物?』眾中有得道者言:『是死比丘貪著鐃故墮餓鬼中,今故貪惜來欲索之。』諸比丘即以鐃還。既得便捉舌舐,放地而去。諸比丘還取之,而絕臭不可近。復使人更鑄作器,猶臭不可用。以此驗之,知貪為大患。比丘貪著衣服,乃有自焚之酷。昔有一比丘喜作衣,晝夜染著。得病困篤,自知當死,便舉頭視衣,內起毒想言:『我死後,誰敢著我此服者。』不久便命終,作化生蛇,還來纏衣。眾與死比丘出燒葬訖,遣人往取衣物。見蛇纏衣,近胭吐毒,不敢近。即還白眾,具說所見。諸比丘便共往看之,都無敢近者。有一比丘得道,便入四等觀,四等觀毒不中,便往近之,語言:『此本是汝衣。今非汝有,何以護之?』便即捨去不遠入一草,毒火出然草,還自燒身命終,即入地獄。地獄一日之中三過被燒,皆由貪害。」
歲坐竟懺悔文
若僧聽!多薩阿竭所受歲坐,比丘應爾。我從歲始至今歲竟,六月中多所違失。違失者戒事,除二鼻貳事,餘不除。是世尊集和僧所教勅,今我是思念,共諸君發露陳說所違失事,君各忍受。我若九十日無世尊定,無世尊智,無世尊戒故,多犯。無世尊智、無世尊戒故,犯。無世尊戒故,犯。無世尊智故,多失教事。無世尊定故,多犯亂意,或念欲法不行欲事、或念盜法不行盜事、或念殺法不行殺事、或念欺法不行欺事、或念僧伽婆尸沙法不行僧伽婆尸沙事。此九十日中所犯事,通威儀。
問:「白衣欲出家,比丘即受。更為請師不?故是師非?」答:「非師。若從受法者可為師,若依隨者可為依止師。」
問:「若有比丘,不捨作沙彌戒,即大道人而更受戒。為僧不?」答:「得。」
問:「若不得戒,前所受戒故在不?」答:「在。」問:「復師是非?」答:「非。」
問:「多人受戒,而并請一人為師。可得十人五人一時受不?」答:「無此理。」
問:「沙彌受大戒,請一比丘為大戒師。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受,轉請一人與受。以何者為師?」答:「與戒者為師,是無法非師。授五戒比丘,唯得授婆羅門。於餘者尼授,比丘不得問中間事。問者,犯僧殘。」
問:「一切所有,王者不全施,得不?」答:「王者不嫌,便得。」
問:「見人行欲不呵,犯事不?」答:「前人可諫,不諫犯捨墮。若不可諫,向一比丘好發露。」
問:「比丘先犯事,更受戒,得共住不?」答:「犯重,不得更受戒。決斷講過,得。更作不悔,亦不得,況得共住!」
問:「有急事比丘持弓箭上船,可隨去不?」答:「主犯重,寄載犯捨墮。」
問:「比丘官逼作非法,犯何事?」答:「不得作。」
問:「二男共戲便止,犯何事?」答:「成,犯決斷。」
問:「比丘盜聽二男行欲,犯何事?」答:「無欲心聽,犯捨墮。有欲心聽,身不失,犯突吉羅。」
問:「比丘病不能行,得乘車馬不?」答:「雄者盡得。雌者無想犯捨墮,有想犯決斷,不知是雌無罪。」
問:「比丘嫌經不好,賣去更作好者,犯何事?」答:「賣經如賣父母罪同。」
問:「二男角力,犯何事?」答:「犯墮。」
問:「畜生行欲,比丘驗令全別離,犯何事?」答:「犯捨墮。」
問:「著小衣行留大衣,得受人施不?」答言:「得。」
問:「比丘夏中得受僧物不?」答:「若施僧物即應分,不得停。」
問:「比丘有好知家,結事委任之。更異比丘從乞得物,犯何事?」答:「觀主人意惡,不得,犯捨墮。知主意好,得取。」
問:「鳩雀於人舍內作窠,比丘破。或塞鼠孔。犯何事?」答:「鳩雀未有子得去,有子不得。鼠穴唯有一孔,不得塞。若有內外孔,得塞內者。」
問:「比丘得與師及同學得作書不?」答:「在他方情通,異國不得。」
問:「人出家,王法父母不聽,為得戒不?」答:「不得。」
爾時目連從座而起,白佛言:「世尊!快說毘尼。於如來滅度後,誰受持如是毘尼?」
佛言:「目連!思學毘尼者,當知是人能修行如是毘尼。」佛告目連:「吾滅度後,若有比丘、比丘尼誹謗如是毘尼者,當知是人是魔朋侶、非吾弟子。如是人輩,世世學道不成,不出三界。吾今憐愍諸眾生輩。」
是時目連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卷下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