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頌如理論

金陵書局校註版大藏經第三十函 總第部1575
龍樹菩薩造
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
歸命三世寂默主,宣說緣生正法語;
若了諸法離緣生,所作法行如是離。
離有無二邊,智者無所依;
甚深無所緣,緣生義成立。
若謂法無性,即生諸過失;
智者應如理,伺察法有性。
若有性實得,如愚者分別;
無性即無因,解脫義何立?
不可說有性,不可說無性;
了知性無性,大智如理說。
涅盤與生死,勿觀別異性;
非涅槃生死,二性有差別。
生死及涅槃,二俱無所有;
若了知生死,此即是涅槃。
破彼生有性,分別滅亦然;
如幻所作事,滅現前無實。
若滅有所壞,知彼是有為;
現法尚無得,復何知壞法?
彼諸蘊不滅,染盡即涅槃;
若了知滅性,彼即得解脫。
若生法滅法,二俱不可得;
正智所觀察,從無明緣生。
若見法寂靜,諸所作亦然;
知此最勝法,獲法智無邊。
緣生性可見,是義非無見;
此中微妙性,非緣生分別。
佛正覺所說,有說非無因;
若盡煩惱源,即破輪迴相。
諸法決定行,見有作有取;
前後際云何,從緣所安立?
云何前已生,彼後復別轉?
故前後邊際,如世幻所見。
云何幻可生?云何有所著?
癡者於幻中,求幻而為實。
前際非後際,執見故不捨;
智觀性無性,如幻焰影像。
若謂生非滅,是有為分別;
而彼緣生輪,隨轉無所現。
若已生未生,彼自性無生;
若自性無生,生名云何得?
因寂即法盡,此盡不可得;
若自性無盡,盡名云何立?
無少法可生,無少法可滅;
彼生滅二道,隨事隨義現。
知生即知滅,知滅知無常;
無常性若知,不得諸法底。
諸法從緣生,雖生即離滅;
如到彼岸者,即見大海事。
若自心不了,異生執我性;
性無性顛倒,即生諸過失。
諸法是無常,苦空及無我;
此中見法離,智觀性無性。
無住無所緣,無根亦不立;
從無明種生,離初中後際。
癡闇大惡城,如芭蕉不實,
如乾闥婆城,皆世幻所見。
此界梵王初,佛如實正說;
後諸聖無妄,說亦無差別。
世間癡所闇,愛相續流轉;
智者了諸愛,而平等善說。
初說諸法有,於有求實性;
後求性亦無,即無著性離。
若不知離義,隨聞即有著;
而所作福業,凡愚者自破。
如先平等說,彼諸業真實;
自性若了知,此說即無生。
我如是所說,皆依佛言教,
如其所宣揚,即蘊處界法,
大種等及識,所說皆平等;
彼智現證時,無妄無分別,
此一若如實,佛說為涅槃。
此最勝無妄,無智即分別,
若心有散亂,與諸魔作便。
若如實離過,此即無所生;
如是無明緣,佛為世間說。
若世無分別,此云何無生?
若無明可滅,滅已即非生,
生滅名乖違,無智起分別。
有因即有生,無緣即無住;
離緣若有性,此有亦何得?
若有性可取,即說有生住;
此中疑復多,謂有法可住。
若菩提可證,即處處常語;
若住性可取,此說還有生。
若謂法有實,無智作是說;
若謂法有處,取亦不可得。
法無生無我,智悟入實性;
常無常等相,皆由心起見。
若成立多性,即成欲實性;
彼云何非此,常得生過失。
若成立一性,所欲如水月;
非實非無實,皆由心起見。
貪瞋法極重,由是生見執,
諍論故安立,離性而執實。
彼因起諸見,見故生煩惱;
若此正了知,見煩惱俱盡。
當知法無常,從緣生故現;
緣生亦無生,此最上實語。
眾生邪妄智,無實謂實想;
於他諍論興,自行顛倒轉。
自分不可立,他分云何有?
自他分俱無,智了無諍論。
有少法可依,煩惱如毒蛇;
若無寂無動,心即無所依。
煩惱如毒蛇,生極重過失;
煩惱毒所覆,云何見諸心?
如愚見影像,彼妄生實想;
世間縛亦然,慧為癡所網。
性喻如影像,非智眼境界;
大智本不生,微細境界想。
著色謂凡夫,離貪即小聖;
了知色自性,是為最上智。
若著諸善法,如離貪顛倒;
猶見幻人已,離所作求體。
知此義為失,不觀性無性;
煩惱不可得,性光破邪智。
智離染清淨,亦無淨可依;
有依即有染,彼淨還生過。
極惡煩惱法,若見自性離,
即心無動亂,得渡生死海。
此善法甘露,從大悲所生;
依如來言宣,無分限分別。
此中如是難可說,隨智者見即成就,
智者隨觀隨順門,如是皆從大悲轉。
一切法中真實性,智者隨應如理觀,
所向由是信得生,拔彼眾生離諸苦。
此義甚深復廣大,我為勝利故讚說,
如大智言今已宣,自他癡闇皆能破。
破彼癡闇煩惱已,如如所作離魔障,
由是能開善趣門,諸解脫事而何失?
持淨戒者得生天,此即決定真實句;
設破戒者住正心,雖壞戒而不壞見。
種子生長非無義,見義利故廣施作;
不以大悲為正因,智者何能生法欲?
六十頌如理論❁